空氣太差別在戶外運動!但在日常生活中仍有自保的方法

1. 戴口罩

蘇一峰醫師透露,自己是「口罩族」,出門口罩是從頭戴到尾,主要是因為空氣品質實在不佳,雖然口罩防護力有限,只能抵擋三至四成的汙染,但還是有一定效果。

蘇一峰醫師建議大家平日戴醫療外科口罩就行,不要戴棉布或不織布材質的口罩,因為完全無法抵禦PM2.5;另外,活性碳口罩也不建議,因為其原理是吸附,但汙染粒子太多,一下口罩就「吸滿」了。

2. 空氣清淨機

蘇一峰醫師也建議家中可放一台空氣清淨機,可降低三至五成室內PM2.5的濃度。而室內外空氣會互相流通,沒辦法抵擋外面的髒空氣進入,因此若能將室內濃度降至一半已是不錯的狀態,至於機型的選擇則可視室內坪數及機器功能決定。

3. 挑對時間、地點運動

台灣近年興起路跑、馬拉松風潮,但當心挑錯時間跑,可能不僅與運動帶來的好處抵銷,甚至還對身體有害。

蘇一峰醫師提及,很多人不看空氣品質,紫爆時仍出門跑步,「這跟自殺不是差不多嗎?」他強調,我們一天的呼吸換氣量有1萬公升,人體劇烈運動,尤其是有氧運動時,換氣量更是平時的10至20倍,空氣不好時在戶外運動,吸進體內的髒汙超乎想像。

至於在什麼時間、哪個地點運動比較適合?蘇一峰醫師回應,可改成在室內運動,如果要在室外則建議選擇空氣較好的地方,例如:公園,才不會還沒獲得運動的好處,反而傷了身體。

出處: 台灣胸腔外科醫學院

發佈留言